-
鲁能青训
2025-09-09 00:43:49
杨阔是93年的队员,他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多面手。93年龄组的队伍人数并不多,一直在17、18人左右,这个被称为“白金一代”的队伍中,杨阔是一个非常全面的球员。他既能胜任前腰的位置,也能胜任后腰的位置,同时还可以适合边前卫及前锋的位置,在2010年山东全运会U17足球比赛中,他作为前锋打进了一个关键的进球,这与教练对他成长中多个位置锻炼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青少年球员在成长中,最终的目标是打上职业联赛,能够把足球当做事业去努力,但是,在一支队伍中,位置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一个成功的教练总会让场上的每一个位置确保两个以上的球员胜任,一是为了竞争,让同位置的球员之间为了赢得主力位置,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二是针对伤病、密集赛程、战术调整的需要,为了更好的准备比赛。所以,如果你能适合左边后卫,同时又能打左边前卫,那么你就比别人多了一个赢得位置竞争的机会。
郑铮
郑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尹德强教练带领郑铮所在的鲁能U17队在河北参加U17全国联赛的时候,就是郑铮的一脚任意球破门,获得比赛的胜利。记得当时,郑铮体能状态比较差,大家都说他的肌肉类型决定了他的爆发力强,耐力不足。但是,他能够完成左边后卫、左边前卫以及中后卫多个位置的要求,出色的完成教练交给的每一个任务。再加上,科学的训练,让郑铮赢得了在鲁能一队的位置,因为联赛中的优异表现,入选了国家队。
因为你可以胜任多个位置,这样你就会在教练的战术布置中得到更多的使用,游刃有余。谁又能保证,每个教练员的战术思想是一样的呢?4-4-2阵型中位置技术的要求与4-5-1中位置技术的要求是有区别的,而且,战术也在足球的发展中不断的变化,位置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未来足球场上需要的是多面手。球员的身体特点最终决定球员适合的位置。
王伯仁
如王伯仁,是左脚队员,他能同时适应左边前卫及左边后卫两个位置,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是打左边后卫的位置,记得左兰教练在一场比赛中,让他从后卫打到前卫的位置,一开始,他自己也有些不适应,比赛中不由自主的往后退,防守位置老是往后拖。左兰看到这种情况,在训练中就给他划定了一条防守底线,也就是到了这个位置就不能再后退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能很好的胜任新的位置。
球员是比赛的主体,胜败都要承担
球员在比赛中都渴望胜利,然而,失败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胜利中会掩饰很多的不足及问题,失败中会自我的总结,找到进步的关键,所以,失败对青少年来说是必修课。
关键是对待失败的态度如何?比赛结束了,失败的一方会垂头丧气的走下场,这时候,教练员的反应无外乎两种,一是厉声呵斥,如比赛场上有多少的失误?这个球为什么这么传?为什么不能按照要求去踢等等?本来,输了球,球员们就很沮丧,教练员再一通批评,现场开始讲解战术,应该怎么怎么样?这样合适吗?
既然比赛输了就承认吧,教练和队员是一个整体,输了是大家都输了,难道比赛输了,只是球员输了,教练员没有输?你通过现场的分析、指责和谩骂,找到队员失球的原因,就能证明你没有输?队员们刚刚结束比赛,头脑发热,体力透支,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教练员说的一切,队员又能听进去多少呢?如果是热天,大家在烈日下继续煎熬?
外教在比赛结束后,首先要求队员们牵拉肌肉,排除乳酸堆积,及时的补水和补充营养,告诉大家失败不要紧,因为我们还有下一场比赛。同时,外教还会找到中方教练员沟通,因为明天我们还是需要这些球员去踢球,还是需要他们的努力为球队赢得成绩。
所以,外教对于输掉的比赛,会摸着孩子的头,给予宽慰,对于比赛中的问题,等到第二天,把大家集中到会议室中,在战术板前,给予细致的讲解,以及比赛中录像的回放中,让大家自己分析一个问题,这样,大家会以清醒的大脑去接受,去学习提高。
李松益
李松益是个情绪型的队员,比赛中,如果对方对他有身体侵犯,他就会受不了,容易冲动,记得在一次U15全国杯赛的比赛中,我们跟北京国安的一场比赛,开局不错,我们攻进一球,一比零领先,在比赛将要结束的时候,对方一名球员对李松益有身体侵犯,由于不冷静,他在禁区内铲倒了对方,被判罚点球,一比一结束比赛,在点球中,又是因为李松益的关键点球没有罚进,我们被北京淘汰,赛后,李松益哭了,然而当时,左兰并没有责备他。第二天,跟他单独进行了交流,告诉他一个球员要有责任心,要敢于担当。从那以后,李松益变化很大,开始慢慢长大,慢慢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后卫球员。
热爱足球就要热爱场地
外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说,一个优秀的球员血液里流淌的都是足球,足球就是生命,绿茵场上球员跑动的身影迷人,但是,谁又想过,球员们脚下的草地呢?在一些足球比赛中,球员入场前,会亲吻场地,第一是希望会有好运,同时也是对场地的感恩。
外教对场地的热爱也传达到每一位队员心中。球员到了场上进行速度训练的时候,钉鞋会踩坏场地 ,第二天这个被踩过的地方就会出现枯草,让整个漂亮的场地长出了伤疤,非常的难看。
高迪
高迪是一名优秀的前锋球员,他速度快,门前抢点意识强,有人称呼他小“李金羽”。高迪在学校的时候,品学兼优,而且特别有礼貌,老师教练都喜欢他。记得有一场比赛中,高迪的队伍输了,他下场后非常沮丧,用脚狠狠地踢场地,左兰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一个足球运动员要爱护场地,要尊重场地工人辛勤的劳动,他们每天剪草、浇水,为了就是能够为大家准备好平整舒适的比赛场地。听到这些,高迪羞愧的低下了头,在以后的成长中,他开始变的热爱场地,直到今天,如果你留意一下,高迪上场前,总会亲吻一下场地。
队长袖标是一种责任
一个球队中要有一个核心人物,在困难面前,他会一呼百应,带领大家冲锋陷阵,敢于担当,他是球员与教练沟通的桥梁,他就是球员的队长。比赛中,我们都会看到一个镜头,当队长被换下是,他把袖标摘下,交给另一个队员,拍一下他肩膀,嘱托责任和担当之后,挥手与观众致意,然后下场,这个场面是非常感人的。
队长袖标是个神奇的东西,在一个团队中,袖标给谁是教练员的权利,然而,如果教练员使用好了队长袖标,就会让整个球队有了灵魂。在青少年球员中,队长袖标除了是让一个球员变成领军人物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功能。
外教在利用袖标的时候,会考虑一个球员的表现。如,一个球员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取得了进步,教练会把袖标给他作为鼓励。有时候,外教还会让几个球员轮流戴袖标,来完成宿舍内的值日任务,或者训练前引领队伍牵拉防松等,当然,如果一个队员犯了错误,如与同伴打架了,外教会暂时的取消他的队长袖标。
吴兴涵&陈灏
吴兴涵和陈灏是93年的两个主力前锋,他俩是国内同年龄组队伍比赛中可怕的进攻组合,曾经洞穿了无数队伍的球门。然而,在他俩的配合中,曾经出现过问题。记得在侯志强教练带队参加广东东莞的U17全国比赛中,作为两个前锋,他俩的配合非常差,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时,他俩都是17岁,是队伍中的英雄人物,每场比赛他俩都互相攀比着进球数,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问题。记得一场比赛中,吴兴涵带球突破了对方最后一道防线,对方守门员及时出击封堵,这个时候,陈灏已经杀入禁区,只要轻轻一传,陈灏将面对空门,可是,吴兴涵选择了射门,浪费了一次绝佳的进球机会。赛后,左兰找到了吴兴涵和陈灏,聊彼此之间的问题,经过沟通,两人明白了球场上团结的重要性。就像2012年赛季结束后王永珀说的那样,虽然我是本土球员的射手王,但是,这个荣誉属于我们鲁能这个团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加练,不拔苗助长,不要罗圈腿
足球队员的训练要根据球员的身体发育特点和成长要求去科学合理的安排,它有自己的规律。全年有年度训练计划,期间有赛会制准备期计划,以及每周的训练计划,根据准备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训练强度和内容。在青少年训练中,普遍存在着膝关节疼痛问题,就是当一个队员在14、15岁的时候,会出现膝盖部位疼痛,不能正常参与训练的现象。外教在总结了好多的疼痛队员的案例以后,经过认真的研究,最终发现了出现疼痛的原因。
在我们的训练中,一直希望通过大强度的训练来提高球员的水平,但是,如果在球员的身体发育敏感期,训练强度过大,就会让球员的腿部肌肉群过早的发育粗壮,韧度、强度增加,附着在膝关节与肌肉之间的韧带就会拽住骨头的发育,从而导致了膝关节发育痛疼和胫骨、腓骨的弯曲,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罗圈腿。如何才能避免罗圈腿呢,那就是要科学训练,适当安排训练强度和内容。
刘彬彬
刘彬彬在14岁的时候,膝盖疼痛,导致了不能很好的训练,外教建议他,休息几个月,但是他不肯,因为离家远。后来,外教建议他进行水疗,让他每周去游泳,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的膝盖疼痛消失了。
张天龙
张天龙的父亲是一个足球迷,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每次队员训练结束后,总是偷偷的领着儿子到场地上加练一段时间。又一次外教福拉多看见了,就语重心长的给他父亲解释加练的不利因素。首先,你不知道明天的训练内容,比如说,今天的训练课安排的是无氧训练,明天的训练强度会加大,这样,训练之外的加练就会增加队员的疲劳程度,疲劳之后,恢复比较困难,而且疲劳的情况下会非常的危险。在这之后,张天龙的父亲就不再领着孩子训练了。
蔡顺
记得在一次赛会制的比赛中,蔡顺在一场比赛中,没有任何对抗的情况下,自己摔倒,胫骨、腓骨骨折。后来,外教在分析骨折的原因的时候,证明是疲劳导致的。因为蔡顺非常勤奋,训练完了自己也会偷偷的加练,外教给他专门做了一次解释,告诉他,疲劳的时候,身体内环境出现了失调状态,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系统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训练要求,这样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训练时间及强度问题,训练时间和强队要根据比赛的要求设置和进行,足球作为竞技运动,训练是完全为了比赛服务的,如果训练不能够服务于比赛,那么训练就是无效的。比赛中既要保证体能,又要保证在高强度对抗中完成技术配合,所以,训练的强度以及训练中的技战术要求都要与比赛接近,从实战出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