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垒球划过天际的弧线
凌晨五点的训练场,露水还挂在草尖上,李敏已经完成了第三组挥棒练习。这个25岁的姑娘右手虎口处结着厚厚的茧,那是十年垒球生涯留下的勋章。"去年世界杯预选赛那记本垒打?其实那天我发着39度高烧。"她轻描淡写地说着,顺手把被汗水浸湿的刘海别到耳后。
"垒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赢,而是怎样在七局比赛里永远保持战斗姿势"
——中国垒球队队长王霞
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
- 每周平均接球2000次,手套磨损速度是男选手的1.5倍
- 夏季训练时护具内温度可达50℃,仍要完成战术跑位
- 80%的运动员患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
记得去年世界杯小组赛对阵日本队时,张雨婷在扑接界外球时撞上护栏,左肩脱臼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完赛。赛后采访时她笑着说:"当时听见锁骨'咔'的声响,但想着比分咬得紧,总不能因为这点疼让队友少个防守位。"

这些姑娘们的故事鲜少登上热搜,但每当看到她们在场上用身体划出完美的防守弧线,或是击出那道贯穿外场的白光时,你就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明年巴黎奥运会,请记住这些戴着护面罩的战士——她们值得最响亮的喝彩。
致所有垒球运动员的三行情诗
阳光晒不化的专注
泥土掩不住的光芒
你们让每个垒包都长出翅膀